首页 百科 正文

凭1个苹果核破获23年前出租屋凶案

在刑事侦查领域,每一个微小的线索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,2001年12月21日,上海市宝山区友谊地区发生了一起震惊社区的命案,而23年后,正是凭借一个不起眼的苹果核,警方成功破解了这起悬而未决的案件,本文将详细回顾这起案件的侦破过程,探讨科技与人力的完美结合如何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(尽管凶手已去世),并反思此案带来……...

在刑事侦查领域,每一个微小的线索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,2001年12月21日,上海市宝山区友谊地区发生了一起震惊社区的命案,而23年后,正是凭借一个不起眼的苹果核,警方成功破解了这起悬而未决的案件,本文将详细回顾这起案件的侦破过程,探讨科技与人力的完美结合如何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(尽管凶手已去世),并反思此案带来的启示。

案件背景

2001年12月21日傍晚,上海宝山警方接到群众报警,称其朋友在宝山某小区出租屋内被人杀害,警方迅速赶到现场,发现死者是一名32岁的女性,头部被砍伤,现场留有一把沾血的不锈钢菜刀,推测死亡时间为当天中午,出租屋内一片狼藉,通讯录被撕毁,手机被泡入脸盆中,显然凶手试图销毁一切可能留下自己痕迹的物品,在垃圾桶里,警方发现了一个吃剩的苹果核,这成为了案件侦破的重要线索。

初步调查

警方首先对现场进行了细致的勘查,发现死者生前人际交友复杂,通讯录上记录着一些经常来往的朋友的联系方式,报警人还透露,死者平时从不吃苹果,但有削苹果招待客人的习惯,这一信息立即引起了警方的注意,能在死者家中悠然自得地吃掉一个苹果的人,必然与死者关系极为密切。

警方随后对案发现场附近的杂货店进行了走访,店主回忆称,案发时间段内,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曾在这里打过一个电话,没等对方回电就走了,根据店主的描述,宝山警方联系到了上海铁路公安局民警张欣,以其擅长的模拟画像技术,绘制出了嫌疑人的画像,画像中的人穿着一件夹克衫,这在当时常见于出租车司机、泥瓦工、水电工、木工以及冶炼单位职工。

漫长的追查

警方根据模拟画像和嫌疑人的职业特征,对案发小区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走访调查,但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,在接下来的23年里,警方不断复盘研究,对相关单位离职、退休员工及家属等进行扩线侦查,多次组织民警在江、浙、沪、皖等地持续调查,但案件始终未能告破。

科技助力,案件迎来转机

时间来到了2024年,随着刑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,宝山警方将科学技术、数据应用与侦查工作深度融合,对当年案发现场提取的物证进行了重新化验分析,通过最新技术,警方坚定了嫌疑人系江苏南通地区人员的判断,这一重要线索让案件侦破工作迎来了转机。

同年7月1日,宝山警方接到了公安部的线索,在江苏如东发生的一起盗窃案中,一个当事人与凶手存在亲缘关系,且和模拟画像十分相似,此人姓施,现年59岁,经过深入调查,警方排除了施某的作案嫌疑,并将调查重点转移到了施某的血亲身上。

揭开真相,凶手浮出水面

由于施某名义上的父亲已经过世,唯一能说清楚施某身世的,只剩下他年近90岁的老母亲,在侦查员耐心陪伴和细致询问下,老太太终于松口,说出了施某的身世,原来,施某的父亲是抱养来的,加上重男轻女的思想,施某家一直想要一个儿子,但又不同意抱养,通过户籍信息比对,侦查员找到了施某的亲生父亲,竟是隔壁邻居沈某,但沈某早已去世。

警方随后通过沈某的老伴,获得了沈家基本的人员信息,并走访了分散在江苏两地的沈家后人,经过逐一排查,嫌疑重点最终落在了沈老二家的老五身上,在当地派出所调阅到的沈老五的照片,与当年的模拟画像一模一样,通过外围调查和生物物证比对,宝山警方确认沈老五就是当年的凶手。

凶手已逝,真相大白

遗憾的是,沈老五在2015年因病去世,据其妻子回忆,丈夫外出打工后没多久就回了老家,从此再没出去过,而他打工的区域就在宝山,妻子还提到,丈夫打工挣的钱比自己少很多,她觉得奇怪,但丈夫从未解释,侦查员推测,沈老五和死者之间可能存在暧昧关系,正因如此熟悉,死者才会在房间里给对方削苹果吃。

案件启示

这起案件的侦破,充分展示了警方扎实的工作积累、完整的物证保留以及刑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,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苹果核,最终成为了破解案件的关键,案件也提醒我们,无论时间过去多久,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,任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。

这起案件还反映了警方在侦查过程中的耐心和智慧,从模拟画像的绘制,到对嫌疑人职业特征的分析,再到对嫌疑人血亲的深入调查,每一步都凝聚着侦查员的心血和智慧,在科技与人力的完美结合下,这起23年的悬案终于得以告破。

凭1个苹果核破获23年前出租屋凶案,这不仅是警方的一次胜利,更是正义的一次胜利,它告诉我们,无论犯罪分子如何狡猾,无论案件如何复杂,只要我们不放弃追查,正义终将到来,这起案件也提醒我们,要时刻保持警惕,加强自我保护意识,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