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当今社会,“躺平”一词已成为年轻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一种无奈选择,象征着放弃奋斗、不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成功,当这一词汇与“中管干部”联系在一起时,其含义便变得复杂而深刻,四川省政协原党组成员、副主席杨克宁因受贿、非法持有枪支弹药一案受审,成为首个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批评“躺平”的中管干部,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权力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,更折射出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“躺平”心态及其对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的负面影响。
一、“躺平”心态的表象与实质
“躺平”现象最初源于网络,描述了一种年轻人对生活压力的无奈和放弃奋斗的心态,在中管干部这一群体中,“躺平”则表现为消极的工作态度、不尽职的行为,甚至是对权力和责任的双重背离,杨克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,他长期在四川省任职,曾任阿坝州委副秘书长、州委州政府政研室主任,壤塘县委书记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,阿坝州委常委、统战部部长,阿坝州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,阿坝州政协主席,阿坝州委副书记、州长,四川省政协副主席、党组成员等职,就是这样一位身居要职的干部,却逐渐失去了工作热情,甚至出现了懒政怠政、对抗组织审查、搞迷信活动等行为。
杨克宁的“躺平”心态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工作环境的压力和对成绩的过度追求,让他产生了“干得多不如干得巧”的短视心理,缺乏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,使得他在工作中缺乏动力和热情,新时代的“佛系”文化盛行,也导致他逐渐养成了“躺平”的习惯,这些因素共同作用,使得他的“躺平”心态在干部队伍中逐渐蔓延。
二、“躺平”心态的危害与影响
杨克宁的“躺平”心态不仅导致他个人走向腐败的深渊,也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士气和工作效率,他利用职务之便,非法收受财物高达7223万余元,并违规为其子经商办企业谋利,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,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,他的“躺平”心态也影响了其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,挫伤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士气。
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,“躺平”心态还可能导致政策执行不力、公共服务质量下降等后果,中管干部作为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,负责执行国家政策、管理公共事务、服务人民群众等重要任务,如果他们都选择“躺平”,那么国家的政策将无法得到有效执行,公共事务将无法得到妥善管理,人民群众的利益将无法得到切实保障。
三、应对“躺平”心态的策略与措施
面对“躺平”心态的蔓延,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,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,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,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、党性教育和廉洁教育,让干部牢记使命担当,激发干事热情,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从思想深处拒绝“躺平”。
要完善激励和评价机制,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,通过建立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,卸掉想干事、肯干事干部的心理顾虑,为担当者担当,让有为者敢为,要加强对干部的考核和监督,确保他们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昂扬的斗志。
我们还需要关注干部的心理健康和思想状况,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,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,帮助干部缓解工作压力、调整心态,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。
四、权力与责任的深刻反思
杨克宁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,它告诉我们权力腐败和“躺平”心态是干部队伍中的两大毒瘤,必须坚决予以清除,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,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,而不是用来谋取私利的,对于腐败分子,我们必须依法严惩,绝不姑息,对于“躺平”心态,我们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。
作为中管干部,他们应该以身作则、率先垂范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和使命,我们才能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,我们也希望广大干部能够从中汲取教训、引以为戒,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昂扬的斗志,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